当前位置:首页 >> 胶果木

林下经济铺绿农民致富路沼生水苏台湾锥花通泉草属角果碱蓬连钱草

2022-09-12 21:36:17  壮族农业网

林下经济:铺绿农民致富路

林下经济是本市近几年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本市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条件。各涉农区县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取得初步经验。静海、宝坻、蓟县、武清等区县在发展林菌、林粮、林畜、林草、林药等林下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全市林地经济发展面积已达到18万亩。在较好地解决了树木养管问题的同时,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林地经济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实践证明,发展林下经济,是本市拓宽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为当测定断后伸长率(A)时鼓励发展林下经济,本市规定,对发展林下经济需要进行生产设施建设的,参照设施农业的补助政策给予扶持。

林下种菇增收快

——静海县台头镇见闻

眼下,走进静海县城乡,映入眼帘的是公路沿线连绵不断的林带。近些年,静海县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林业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全县去冬今春共造林10余万亩,为使种树农户增收,静海县发展“林下经济”,在林间建成食用菌基地和散养鸡基地5000亩,生态林业的建设、林下经济的开发让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静海县大清河等四大河系两侧的台头、独流、王口、良王庄等乡镇,新植杨树等乔木3万多亩,东到子牙河,南到静文路1.8万多亩的范围内已有林地面积1.6万多亩。农户种植的是速生杨树,但要形成林木,并产生经济价值需要5到10年时间。为使农户尽快从种树中获得收益,静海县推行林下经济,延伸生态林产业链条。在政府引导下,农户纷纷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及种植香菇、蘑菇等菌类。

走进静海县台头镇,大片林木迎着春光开始吐露绿芽。在姜家村一片树林下,在树木的间隙一个个拱形小棚整齐划一,这里种植着蘑菇,喷淋设施喷出均匀的水雾,为蘑菇加湿。种植户张起先告诉,收获季节每天都采收1000多斤的蘑菇,这些蘑菇当天就被采购商买走,现在一年收入是以前的三四倍,“我的收入一天就3000多元钱,今年包了7亩地,能赚10多万元呢。”

台头镇万亩立体林间经济示范区负责人朱均甲介绍说,一个种植棚种植1000个菌棒,每个菌棒出蘑菇是1斤半,仅种植蘑菇年效益占到全村经济效益的30%,促进了农民增收。种植是速生杨,林子空地不能种植庄稼了,利用林地,从3月下旬到10月,温室大棚中种植菌棒,到冬天就有蘑菇了,每斤蘑菇卖3元钱,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8000到10000元。

除了种植业,台头镇还在林下搞起了养殖业。在北二库村看到,成片树林下成群非洲雁休闲漫步。养殖户刘金奎特别高兴,几天前,他卖了400多只商品雁,获利4万多元。

目前,静海县台头镇有18个村,津涞公路周围10个村都将开展“林下经济”模式。台头镇负责人介绍说,3年前镇里专门发展林木经济,预计10年后将产出每亩2万元的经济效益。为了让种林农户在10年中产生更高的附加值,经过考察学习后,他们决定发展林下经济,并运用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方式,同时加大对农户的扶植力度。年初公司为了适应林下种植,投资130多万元建成水利设施,每天进行喷淋,一天要搞3到4次。县里给予养殖户150元的补贴,一大部分资金可以解决了,镇里给他们打井、架线,从基础设施上给他们解决难题。本着政府建设施、农民搞种养的方法,该镇统一规划了占地6500亩的林地立体循环农业示范区和占地7000亩的都市型农业示范区,有效解决了农民分块种植成本大、分户经营资源浪费的问题。共建设林地食用菌400多亩,放养林地养殖鹅27000多只,鸡50000多只,非洲雁8000多只,瓜菜林果地近3万亩。

据了解,静海县台头镇通过政府帮、示范大户带、科学技术引领的办法,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积极推广“林下经济”模式,截至目前,全镇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民有8000多人,每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3000多元。为配合发展林下经济,静海县先后成立了蔬菜、柴鸡蛋、食用菌等5个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静海县还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菌种栽培试验场,繁育出了一批适宜本地栽种的菌菇新品种,切实为种植户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率。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出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新路。

静海县2009年规划建设占地12万亩、新增造林面积6万亩的林海循环农业示范区,主要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养鸡效益高

——宝坻区牛家牌乡见闻

宝坻区拥有5万多亩的可利用林地。牛家牌乡位于宝坻区南部,地处北京、天津、唐山三大城市的中心腹地,交通便利。作为农业乡镇,牛家牌乡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境内已栽种速生杨树100多万株,占地2万多亩。林木集中栽种地区青南已形成万亩生态林,也是当地生态旅游胜地。丰富的林业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2005年起,当地开始发展林下散养鸡基地,很快打出品牌,打开市场。随后,林下养殖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养殖种类增加,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穿过一段平整光洁的林间柏油路,来到了位于宝坻区牛家牌乡青南万亩生态林内的森泉生态养殖场,但见绿树成林,渠水长流,一只只壮硕的柴鸡在林中草地觅食,成群的白鹅扑腾着翅膀跑向树林深处。“现在柴鸡的存栏量已经超过了2万只,年底的目标是达到5万只。目前柴鸡蛋销量很好,一公斤能卖到10块多钱,林下养鸡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生态循环,鸡吃林地里的虫草,鸡粪又肥了地,促进树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看着林阴下自由觅食的散养鸡,养殖场的总经理郭昕向介绍时显得十分兴奋。

一年前,郭昕夫妇经过慎重的调研考察,投资近百万元,在生态林区承包了300亩林地,建起散养万只柴鸡的绿色生态养殖场,并注册了“津泉”牌商标,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其实,郭昕只是牛家牌乡发展林下经济,借林创业大军中的普通一兵。

在牛家牌乡普贤坨村还参观了一个建于林间的坨林柴鸡养殖场,据介绍,该养殖场2006年9月4日被市畜牧局认定为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其林间散养蛋鸡10万只。产品产于该乡万亩生态林,选用传统柴鸡在林间区域内散养,以昆虫、草为主要饲食,辅以原粮。不使用任何饲料添21、数字式电液比例阀控制元件加剂。这种鸡蛋的蛋黄黏稠,熟后呈深黄色,且胆固醇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品味鲜美,是家庭食用、馈赠亲友的理想健

康食品。

为充分发展林下空闲地,牛家牌乡还在林下搞起了食用菌种植,目前已发展食用菌大棚100个,食用菌已开始出菇上市,经济效益正逐步发挥出来。在牛家牌乡万亩生态林中的黑木耳培植区看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放,达到一定湿度后菌棒就可以长出木耳来了。木耳养殖户告诉每亩地可以摆放5000-8000支菌棒,亩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近年来,牛家牌乡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的新路。目前全乡共有林下食用菌棚1521个。林下散养蛋鸡、棚养蛋鸡、散养肉鸡存栏分别达到了6万只、15万只和8万只,有5000多人在青南万亩生态林区内长期从事林下产业。

在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同时,为使更多农民减负致富,该乡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措施。乡财政拨专项资金对林下经济给予补助,每个林下菌菇棚,乡里补贴250元。为解决群众技术缺乏问题,该乡长期聘请农业专家为群众提供技术咨询、市场知识等培训与指导。还成立了蔬菜、柴鸡蛋、食用菌等5个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销售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针对外运菌棒价格高、异地栽培成活率低的情况,该乡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协助下,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菌种栽培试验场,万年青属繁育出了一批适宜本地栽种的菌菇新品种,切实为种植户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出率。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出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参目前而言与设施农业建设的热情。

种菇养禽双丰收<珍珠花/p>

——蓟县西龙虎峪镇见闻

蓟县西龙虎峪镇生态林基地拥有涵养水源生态林地1万亩。该镇自2005年发展林下经济以来,现已形成“林菌”、“林禽”两种林下经济模式。其中,“林菌”模式占地240亩,建有晾棚120个,涉及农户20户,主要分布在该镇蔡二庄、蔡三庄、藏山庄等村庄,品种有木耳、平菇和香菇等食用菌;“林禽”模式占地10亩,有藏山庄1家农户养鸡6000只。以2008年市场价格测算,“林菌”模式每亩每年收益1万元左右,全年预计收入240万元;“林禽”模式每亩每年收益9万元,全年预计收入90万元。2008年,该镇林下经济预计收入330万元。这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之一。西龙虎峪镇已经走在了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前列。

来到西龙虎峪镇的防护林里,只见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齐有序地搭建在林地间,农户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该镇蔡三庄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周国梁说,在林间空地种植食用菌发展林间经济,不但有效利用了林下的闲置土地,而且效益也非常可观。“我这十几亩地每年的纯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呢!”周国梁说。

蓟县西龙虎峪镇地处于桥水库上游,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区域。自此项工程实施以来,全镇完成了退耕还林1万亩。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该镇自2005年开始进行林地食用菌示范种植,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安装50KV变电器一台,架设高压线路1100米,铺设地埋低压线路2000米,打配中井8眼,修田间作业路2000米,配备微喷设施200亩,为种植户搞好配套设施服务。目前,全镇已发展香菇、双孢菇、平菇等林地食用菌200多亩,建造大棚128个,每天可产鲜菇达4000斤,日产值近万元,成为库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养兔多赚十多万

——宝坻区高家庄镇见闻

近年来,借助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养业在宝坻区渐成“时尚”。眼下,林下养鸡、林下种蘑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那林下还能养点啥?高家庄镇桥头村农民张玉海避开普通养殖品种,利用林下自然环境养起了野兔。

日前,走进了张玉海的“仿野生野兔养殖基地”。只见用栅栏围起来的120亩林地里,笔直的毛白杨已有碗口粗细,遍地是厚厚的落叶和干枯的杂草,却怎么也找不到野兔的影子。正在纳闷的时候,一只土黄色的野兔突然竖着耳朵从落叶堆里蹿了出来。原来,一只正在树梢上空盘旋的老鹰惊吓了胆小的兔子。张玉海得意地说,在这杂草丛里藏着3000多只野兔子呢。野兔很“贼”,听到一点响动就逃跑了。听他这么说,穿行在林间空地,真怕一脚踩在野兔身上。

据张玉海介绍,六年前,他承包了这片林地,当时寻思着栽树卖钱。两年前他从上看到别人林下养兔致富的故事受到启发,当即决定在自己的林间空地上养野兔。说干就干,他把林地周围围上铁,在林地的一角种上了兔子爱吃的苜蓿草,安装了饮水装置,然后买来200只山野兔往林地上一放任其自然繁殖,一年下来就变成了1000多只。去年春天,他又买来1000只山野兔种兔,到现在,已经繁殖3000多只了。

野兔分山野兔和平原兔两种,都不打洞,野外生存能力特强,春夏吃苜蓿草,冬天吃树叶,不喂饲料,不用防疫。张玉海高兴地说,育肥后销往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大饭店,今年年底最少可出售2000只,一只野兔以100元计算,纯收入估计能在10多万元。

经验与不足

五点不足

困扰林云南朱兰下经济

(一)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

(二)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目前,主要是:“林菌”和“林禽”很难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三)基础设施条件差。林地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四)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对林下经济发灌丛润楠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怕吃亏,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五)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二是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三是管理技术水平不高。

林下经济

大有可为

手记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为了使更多农民因地制宜地、更快更好地富裕起来,人们将更多目光放到了蕴藏着大量未开发财富的林地资源上。所谓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林阴之下的土地资源,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复合经营模式。

林下经济是一项新生产业,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林阴优势,进行立体复合种养,为生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发展。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有林菌、林草、林药、林牧等多种形式。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使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也解决了林下大面积闲置土地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农民承包林地后,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收益,避免了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而长期得不到收益的问题。发展林下经济,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大大延伸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本市各涉农区县都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林下经济所依托的特殊空间环境已经形成。部分区县诸多成功尝试证明,林下经济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但愿有更多乡村在确保林地生态效能的前提下,挖掘林地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经济效能,致富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

来源: 天津-天津(天津)

黑龙江儿三甲医院
重庆肝病三级医院
宁夏乳腺外二甲医院
山东烟台肾病一甲医院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